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甘肃永登县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展演活动,当地13支社火代表队同台表演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跑龙灯等绝活,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兰州太平鼓和秧歌队紧随助阵……这座不大的县城,吸引超过10万人围观。图为具有西北特色的舞狮表演。 中新社发 戴文昌 摄
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甘肃永登县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展演活动,当地13支社火代表队同台表演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跑龙灯等绝活,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兰州太平鼓和秧歌队紧随助阵……这座不大的县城,吸引超过10万人围观。由于围观人数越聚越多,之前划设的“舞台”不断被压缩。
类似热闹非凡的场面,连日来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多地上演,一些城市的演出还专门设置了交通管制线路和时段,以保障民众参与其中。部分较大型的社火展演比赛,还采用现场直播等现代传媒手段,增强了民间社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由各乡村村民自发组织的社火活动,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社火经过之处,围观民众燃放爆竹迎接,并赠予烟酒等礼物。
今年76岁的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宁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张玉兰说,作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春节压轴“大戏”,社火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非遗项目,展示内容多为爱国、从善、尽孝等历史典故,是当地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之一。
“我们老一辈人对传统社火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释放一年的疲惫辛劳,祈求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张玉兰说,30多年来,她每年都参加社火表演,把自己知道的民歌、民俗故事教给年轻人来传承民俗文化,让大家过一个热闹、欢快的春节。
“现在农村多是老人,年轻人长年外出打工,我总是在担心社火的传承问题,现在看来这种顾虑可能有点多余了。”甘肃武威市“返乡人”张宏连续“追”了当地多场社火表演后表示,实际演出中,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没落下,他对这种“家乡年味”的传承信心倍增。
在甘肃定西市漳县三岔镇,“闹社火”已成为当地一张新名片。当地社火演员贾月玲说,近年来,当地的社火队伍不断壮大,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20多岁的学生,填词的、谱曲的、拉二胡的、敲扬琴的一应俱全,在保留传统故事为内核的基础上,艺人还会结合时代元素进行编创。
“小初一,大十五。”随着西北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的社火展演,人们和着锣鼓节拍,载歌载舞表达着喜悦的心情,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完)
2023年“欢乐春节”庆典音乐会柏林举办****** 中新社柏林1月16日电 2023年“欢乐春节”庆典音乐会暨《民族盛装》图片展开幕式16日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下称“中心”)举办。活动共吸引了150多位中德嘉宾出席,多位旅德知名中国音乐家和德国音乐家为来宾奉上了一场中西合璧的视听文化盛宴。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颖如在致辞中表示,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多年来,德国各地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欢乐春节”文化品牌更是为德国民众所熟知和认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让德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载体。随着新冠疫情日益放缓,中国及时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并颁布实施了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德文化和旅游等各领域交流将迎来不断前行的蓬勃动力。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表示,每年中心都会举办欢庆春节的活动,深受柏林民众欢迎。今年中心将推出以“欢乐春节”为主题的线上和线下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音乐会、展览、电影、文化沙龙、视频图片展播以及春节文化体验等形式和内容。今年中心也将迎来成立15周年庆典,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向德国公众全面介绍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成就,促进中德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音乐会开场曲目《即兴曲》和《晋调》由中德艺术家合作演奏,音乐会演奏作品既有《浏阳河》《大浪淘沙》《红梅赞》《春江花月夜》《彝族舞曲》《雨莲花开》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曲目,也有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圆号三重奏》、贝多芬《春天奏鸣曲》《加森豪尔三重奏》等西方经典曲目,体现出中欧文明的交流互鉴。 来宾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是对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当晚,《民族盛装》图片展同时开幕,该展通过多彩绚丽的民族盛装,为观众呈现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文化演进的壮阔画卷,展示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各美其美的和谐景象。(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彩神lv地图 |